為貫徹落實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,集團公司啟動“氣化遼寧”工程,并于2010年8月3日在大連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:“遼寧省內天然氣管道支線建設、市場開發和天然氣銷售,包括與地方合資建設三聯供熱電廠等項目,由遼河油田公司負責。”重任交給了遼河,也為遼河油田業務拓展開辟了一片廣闊的“藍海”。
大機遇新發展:將天然氣業務打造成“效益、增量、信心”的百年工程
數九隆冬,寒氣襲人,卻絲毫沒有減緩遼河人發展天然氣的步伐。他們深知,“氣化遼寧”工程將給不惑之年的遼河油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走過40年風雨歷程,為國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貢獻的遼河油田,隨著勘探開發的深入,面臨著穩產難度大、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等發展難題,亟須拓展新業務成就“百年遼河”的夢想。過去,天然氣成為遼河人的難言之痛。隨著油田產量遞減,周邊城市用氣增加,導致遼河油田產供氣一直處于緊張狀態,并且以稠油生產為主的遼河,由于沒有足夠的氣源,每年不得已有140多萬噸的原油和渣油被“灶王爺”吃掉。令人惋惜、焦急——遼河人在拼搏中急切地盼望著天然氣這一“福氣”的到來。
好風帶來及時雨。集團公司立足長遠發展戰略,將天然氣業務作為成長性、戰略性和歷史性工程大力發展,力爭2015年天然氣占國內油氣總當量的“半壁江山”。為滿足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迫切要求,集團公司利用“國內外兩種資源”,規劃建設了秦—沈管道和大連LNG項目,將西北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(LNG)引入遼寧,實施了“氣化遼寧”工程。
這一天終于來了,來得振奮人心。“氣化遼寧”工程帶來的可靠氣源,不僅可以替換出遼河的原油,為千萬噸原油持續穩產奠定基礎,而且這項業務有望實現百億元的年銷售額,成為油田持續有效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撐。特別是帶來的就業崗位,可以充分緩解油田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。
遼河油田總經理謝文彥表示:“這是集團公司對遼河油田的最大支持,也是遼河油田的重大機遇,對油田長遠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。遼河油田要把天然氣業務作為長期、穩定、和諧發展的接續產業,與千萬噸級穩產、未上市業務解困扭虧擺在同等重要位置。”黨委書記周灝說:“要集中遼河油田資源,發揮各方面優勢,實現天然氣下游業務跨越式發展。”
蓄之既久,發之必速。遼河上下,凝心聚智,力爭以“天然氣業務快速發展”實現“再造一個遼河”的宏偉目標。
大戰略,新使命:肩負責任,加強合作,加快推進“氣化遼寧”實施步伐
“滴……滴……滴,砰!”2010年10月28日,一束藍色的火焰,映襯出盤錦市大洼縣田家鎮宜居新城普通用戶張玉安燦爛的笑臉。如今,遼河正加快管網建設,盡快讓遼寧老百姓用上“福氣”。
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,遼寧能源消費需求巨大,主要以煤炭為主,多能互補,但天然氣等優質能源極少,年消耗量只有9億立方米左右,只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.7%左右。中國石油“氣化遼寧”工程,恰是解決遼寧發展瓶頸問題的金鑰匙,將為促進遼寧省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提供資源保障。可謂是“中國石油的大戰略,遼河油田的新使命”。
遼河人深知前景輝煌,更知責任重大,來不得半點懈怠。遼河油田成立天然氣業務領導小組,組建遼河油田燃氣集團公司,各項業務實施公司化運作,全面鋪開。同時在各地級市成立天然氣業務項目部,調動一切資源,推進此項業務跨越式發展。
遼河油田承擔了秦沈輸氣管道和大沈輸氣管道建設的總承包任務。秦沈管道最大輸氣能力每年90億立方米,今年5月投產供氣;大沈輸氣管道最大輸氣能力每年80億立方米,大連段與大連LNG項目同步建設,計劃今年6月投產;營口—沈陽段計劃明年年底建成投產。此外,遼河油田實施燃料結構調整的天然氣利用“氣代油”項目,已具備接收秦沈管道天然氣的條件。作為季節調峰和事故應急的遼河油田雙6地下儲氣庫,已完成油藏調整、鉆井工藝、注采工藝和老井封井方案,預計2012年初建成投產。
“氣化遼寧”工程是一個長期、復雜、巨大的系統工程。目前,遼河油田已與遼寧省20個市(縣)簽訂了天然氣業務合作協議,與11個市(縣)達成合作意向,成立了5個城市燃氣公司和4個汽車燃氣公司。
大手筆,新局面:實施三步走戰略,打造東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運營商
遼河油田加快推進天然氣銷售工作,完成了秦—沈、大—沈管道沿線意向用戶天然氣需求量情況調查,落實了2011年天然氣銷售量16億立方米,預計2015年達到80億立方米以上;大連LNG銷售落實市場容量每年60億立方米,并且累計投資2.6億元建設CNG母站6座、汽車加氣站19座,配備井口收氣裝置29套,CNG運輸車80臺,為奮戰“十二五”奠基。
遼河油田描繪出這樣的前景:到“十二五”末,天然氣管網覆蓋遼寧70%以上縣鎮,下游市場占有率達50%,組建10個管網公司,天然氣銷售達90億立方米,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,總體實現“75193”目標,把遼河燃氣集團打造成東北最大的燃氣運營商。
現階段,國內城市燃氣行業呈現地方國企、港企、中央國企和民企四分天下的局面。為此,遼河油田采取“競合”戰略,在競爭與合作中脫穎而出。
依托中國石油,遼河油田具有普通燃氣企業無法比擬的三大優勢:氣源上,隨著秦—沈、大—沈天然氣管道、大連LNG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,俄氣將進入東北,可提供充足的資源基礎。市場和人才上,2004年起步的遼河油田燃氣業務,雖然歷經業務調整等考驗,始終掌握遼寧的燃氣市場情況,造就了一大批精通業務、技能高超、責任心強的職工隊伍。區位上,遼河油田多年來與地方政府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,具有較強的地緣優勢。
遼河油田借助三大優勢,確定了天然氣業務發展“三步走”戰略。第一步,氣化主干管道覆蓋城市,以秦—沈主干管道和大—沈主干管道覆蓋的城市為重點,建設區域天然氣管網,優選重點工業用戶、高碳排放用戶、民生發展用戶,優先配置供氣指標,并發展該區域的公交車、出租車燃氣業務。第二步,氣化全省各市縣,組織天然氣干線未覆蓋地區的支線建設,實現全省各市縣全部通氣,并發展干線覆蓋地區的重型車、燃油設備和干線未覆蓋地區的公交車、出租車燃氣業務。第三步,氣化全省各鄉鎮。同時,有序發展省內工商服用戶及營運車輛燃氣業務。
在以“合作、發展、共贏”總體構想的指導下,遼河油田正在實施“一年打基礎,兩年見成效,三年上百億,五年翻一番”的前期措施,為最終完成構建“氣化遼寧,輻射東北”戰略格局打下堅實的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