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居民天然氣價格調整聽證方案,民用天然氣擬調至 2.28元/立方米或2.32元/立方米,比現在上漲 0.23 元或 0.27元。價格的天平上,一端要考慮天然氣行業發展需要,另一端也要仔細考量社會的承受能力。水、電、氣、油這些上游基礎物價的微小變動,都會影響到大眾生活的很多方面。所以,天然氣漲價應量力而行,聽證會要先考慮百姓承受力。
破除壟斷比“經適墓”更重要
為了緩解困難戶和低收入家庭“殯葬難”,寧波北侖區民政局率先推出兩種“經濟適用墓”,售價分別不高于4800元和7800元。殯葬業本屬公共服務范疇,不能以牟利為目的。“經適墓”雖然聊勝于無,但絕非治本之策。如果真想解決“殯葬難”的問題,當前最要緊的是破除殯葬壟斷,要用充分的市場競爭破除暴利,用優質的公共服務化解“殯葬難”,光建“經適墓”,有點避重就輕了。
先防社保風險才能共享福利
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高票通過了社會保險法。一部良法,需得到良好執行,公眾才能受惠其中。社保基金的安全是落實社保制度的前提和關鍵。社會保險制度的受益人是全體公眾,有關社會保險的公共信息理應向社會開放。社保基金的收入、支出、結余以及任何時間的去向,都應方便公眾查閱。有了充分的公開,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決策失誤,并使監督成為可能。
“限制私家車”并非治堵上策
面對愈發嚴重的交通擁堵,管理部門的治理方向很容易直撲“爆發式增長”的私家車。而城市治堵動輒“限制私家車”,歸根結底還是管理部門不想把這把火燒向包括自己在內的“享受公車之便”的機關部門。此外,若干年來,公共交通的發展也一直陷于一種短缺和低效的態勢之中。在這種語境下,解決擁堵先限私家車,顯然并非上策。
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
居民收入偏低及其所導致的消費與投資結構失衡、內外需結構失衡等,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突出問題。解決這個問題,一方面應當繼續深化改革,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,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;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,使居民手里的錢更值錢:首先應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跑贏物價上漲速度,并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。此外,還應疏通民間投資渠道,使居民手里的錢成為“下金蛋的母雞”。
高校“禁酒令”未必管用
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出臺“禁酒令”,嚴禁以學生團體的名義組織聚餐和飲酒。高校出臺“禁酒令”是否真的能禁止學生飲酒值得思考,對于那些想飲酒的同學,這些戒令會不會把他們逼出校門、醉酒后外宿?大學生幾乎都是成年人,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高校應該加以合理的引導,而不是硬性的“禁令”。